化学课堂精讲巧练教学法

2019-08-20 15:10

摘自:《桐庐高中化学网》

1.教学巧练的模式

湖南省浏阳市第一中学伍孝亚老师在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和探索中,根据心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以现代三论(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为指导建立了化学课堂教学精讲巧练模式,模式如下:

不难看出,精讲巧练课堂教学模式的精髓就是将“练”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借助“练”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因而更加适应学生的年龄、生理和心理等个性特征,凸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在教师精心指导下的主动猎取知识,因此,是一种科学实用的、针对性强的、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2.精讲的内容和方法

教师的讲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其主要作用一是质疑、解惑,传授知识和技巧,二是控制课堂,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精讲巧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强调把练引入课内,这就要求教师缩短课内讲授时间,精选、精简讲授内容,提高讲授效率。“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可止授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王守仁《传习录》)。这里所强调的也就是课堂教学要力求精熟,内容要精简,不能贪多求全,对学生能够自学掌握的知识坚决少讲甚至不讲,从而减少学生学习负担,使学生学有余力,无厌苦之患,有自得之美,我们认为精讲的内容有下列几点:

( 1)注重双基讲重点;

( 2)突破难点讲关键;

( 3)易混内容讲对比;

( 4)同类教材讲典型;

( 5)新旧知识讲联系;

( 6)一般规律讲特殊;

( 7)培养能力讲思路。

确定精讲的内容之后,通过何种方法和途径进行精讲,乃教师教学技巧和教学艺术的体现,我们常用的方法是:

(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讲的内容必定先质疑,使学生在认识上、思维上既“愤”又“悱”,而后启而发之,一点到位,激“愤”致“悱”的方法可以是设问法、练习法、实验法或模型演示法。

( 2)源于学生,高于学生。在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上,从更高的层次去启发讲解,给学生新的感受。

( 3)化深为浅,由浅入深。所谓深,新是思维的容量大、程序多、曲折、复杂。学生一时无法理解或解决问题,采取依次给阶梯,逐渐降层次的方法,直到学生自己理解和解答为止。

例如: Fe 3 O 3 可由FeSO 4 分解而制得。试写出反应方程式。

此题虽有超纲之嫌,但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是十分典型的例子,对这一问题如何化深为浅,由浅入深呢?

第一步:

FeSO 4 →Fe 2 O 3 涉及Fe 2+ →Fe 3+ ,FeSO 4 被氧化

第二步:

FeSO 4 为唯一反应物,必有S +6 被还原,S +6 →S +4 或S 0 或S -2

第三步:

若 S -6 →S +4 按电子得失相等,反应的Fe 2+ 和S +6 物质的量比2∶1,而FeSO 4 中Fe 2+ 和S物质的量比为1∶1故2FeSO 4 中只能是1摩尔S氧化2Fe 2+ ,剩余1摩尔S化合价保持不变,分解后应为SO 3 ,故有:FeSO 4 =Fe 2 O 3 +SO 2 ↑+SO 3 ↑

第四步:

若为 S -2 或S 0 ,由第三步知,产生SO 3 必氧化S 0 或S -2 为SO 2 ,殊途同归。FeSO 4 =Fe 2 SO 2 ↑+SO 3 ↑

让学生拾级而下,学生思维便由“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问题迎刃而解。

( 4)化繁为简,由简入繁。对于重点知识,综合学科内多个知识点的综合内容,学生因繁而难,无法理解、把握和解决这些实际问题,教师就应该把其中的精髓剥离出来,集中讲解,集中思维,单向地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进行引导,例如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的教学,由于步骤多,述叙多,容易出差错的地方多,教师可先提纲挈领地给出写书步骤:告--拆--抵--查,然后先攻如何拆,再攻如何查,学生学习时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有拨散云雾见蓝天的感受。

( 5)化虚为实,由实入虚。虚指抽象,实指具体。化学教学中,抽象问题无处不在,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教学中教师一般要从具体的事物出发,通过展示模型,演示实验,将抽象的“虚”转化为具体的“物”或“实”,使学生眼前见实,脑中有形。

例如:甲烷,同分异构体等有机物结构的教学,通过球棍模型与学生一起,拆、合、取代、翻转、旋转,使有机物“虚”的结构化为“实”的模型,不仅省去许多口舌,甚至不少学生弄出构象异构,顺反异构,对映异构来,大大地丰富了学生有机物结构知识。

( 6)化此为彼,由彼及此。在讲授重点、难点知识,解决学生疑难时,不是正面直述,和盘托出,而是借他山之石从侧面或反面旁敲侧击、迂回包抄、渐近切入,使学生通过联想类比豁然开朗,茅塞顿开,在学生顿悟中启迪思维,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键的极性和分子极性的关系的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分析水分子和二硫化碳分子中 O--H键和C=S键的极性。用(+)(-)(×)(÷)O--H和C=S将键的极性表示出来后,设问水分子和二硫化碳分子是否也带有部分正电荷和负电荷的“两极”呢?通过分子极性的演示实验说明水分子是极性分子而二硫化碳是非极性分子。“为什么同样是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分子,水分子是极性分子而二硫化碳是非极性分子呢?”“由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分子在什么情况下是极性分子而什么情况下是非极性分子呢?”学生因疑惑而双目圆瞪。紧接着教师再提出:“两个作用于同一点的大小相等的力在什么情况下合力为零?什么情况下合力不为零?”学生通过联想类比由彼及此,便心领神会,一点即通。

3.巧练的原则和内容

课内巧练的原则是什么?巧练的内容和方法如何?我们认为:巧练的原则是适时、适量、精、新、活。

适时:讲到哪里,练到哪里,每课必练,一练一得。

适量:一课一练,有的放矢,一二题三五题均可,绝不搞题海战术。

精:精心设计练习,做到目的性强,针对性强,坚决摒弃与本课无关的无效练习。

新:训练题角度要新颖,不能“炒剩饭”。

活:训练题思维容量要大,思维过程要强,方法和技巧灵活多变。

关于巧练的方法,简要归纳可以有:

( 1)基础知识扎实练。对于知识要由点到面,由此及彼,由简单到复杂,扎实训练,扎实不等于多练,而是有目的步骤,有针对性地练。

( 2)新旧知识结合练。课堂教学中,将新旧知识融汇贯通,重新组合加工进行训练,实现知识和技能的正迁移,形成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和结构化。

例如在讲单质铁、亚铁离子、铁离子之间的转化关系时,融入硫离子、碘离子的还原性,氯气、硝酸等的氧化性,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知识,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共存,过量计算等设计练习进行课堂训练,不仅突出了课的重点,而且收到了温故知新,事半功倍的效果。

( 3)关键知识突出练。对于直接影响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重点、难点、关键性的知识和技能,要集中精力,突出关键进行训练,例如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难点一是不同量的碱与酸式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二是隐含氧化还原反应的郭子反应方程式,其关键在于反应物的量和反应物的氧化性、还原性。因此,针对关键知识设计题组进行突出练习是课内掌握关键知识和重要解题思路的有效手段。

( 4)易混内容对比练。对于相近相混的定义、概念和原理,如四同(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硝酸的酸化和取代(硝化),硝基化合物和硝酸酯,三池(原电池、电解池、电渡池)等进行对比练习,求同存异,突出特点。

( 5)举一反三创造练。利用子母题,连带题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例如:电化学基础知识的复习,先以如下三个小题作基础:将铁棒插入硫酸铜溶液中:①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②铁棒本身的质量有何变化?③溶液的质量有何变化?在些基础上进行举一返三,创造性的设练。

A.如何使铁棒溶解而铜却不在铁棒上析出?

B.如何使铁棒上析出铜而铁棒本身的质量基本不变?

C.如何使铁棒上析出铜而铁不溶解,且硫酸铜溶液浓度不变?

D.如将硫酸铜溶液换成饱和食盐水,如何使使棒上析出氢气而铁棒质量不变?

E.如再平行地插入一根碳棒,且不用硫酸铜溶液,若要在碳棒上析出氢气,且①使电解质溶液的pH值增大②使溶液的pH值减小,③使电解质溶液pH值不变,试分别绘出装置图。

( 6)基本技能循序练。对于一些基本的解题技能技巧要有计划有步骤地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进行训练。例如化学计算中的守恒法计算,过量计算,平均分子组成计算等。

( 7)重点教材反复练。反复练不是简单重复而是从不同角度常练常新。

( 8)难点教材分步练。对于难点教材,不能希求一蹴而就,而要分散进行,各个击破,循序前进。例如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和过量计算等。

( 9)同类知识典型练。对相同类型的知识,训练时抓住典型不放,通过典型,以点代面,以一当十,精简训练量,提高练习效率。

( 10)因材施教区别练。一个班或一个年级的学生,收于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不同,在学习方面往往呈现差异。因此练习也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有不同层次的要求,使课堂练习更具针对性和目的性。

总之,精讲巧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解放了学生的双手和大脑,使学生在主动猎取知识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获得能力培养和智力开发。同时拓宽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的领域,大大丰富了启发式教学的内涵。因此,笔者愿与同仁们继续不懈地进行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