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域文化景观----高中地理拓展型课程教学案例点评

2019-08-20 15:10

摘自:《上海市朱家角中学》

教学背景及教学目标

地理新教材突出了实践性和探究性,突破了传统教材教与学的模式。新教材强化了课程的可选择性,允许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从而为学生个性发展留出了充足的空间。

本节课文介绍了十种文化区,各地文化景观千差万别,其形成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如果由老师全部介绍一遍,既很难取得好的效果,也不大可能完成。那么,怎样扩大这节课的容量呢?我想到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查找资料,对各个地域文化区进行自主学习。

知识目标

( 1 )知道我国不同地域的文化景观;

( 2 )理解文化景观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能力目标

( 1 )通过学生查阅资料、制作课件,培养主动学习的意识;

( 2 )通过课堂交流、对比分析,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

提高学生文化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 : 我国不同地域的文化景观

教学难点 : 文化景观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学设计和教学流程

案例叙述

导入:展示图片,判断属于我国什么地域文化区?

---- 江南水乡朱家角的泰安桥,内蒙古草原的蒙古包。

一、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是指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

自然环境是文化景观的基础,人类活动对文化景观也同样起着重要作用。

二、我国地域文化景观

北京四合院深受儒家文化影响。通常在南北向纵轴线上建正房,供长辈居住,在东西横轴线上建对峙的厢房,供晚辈居住,尊老扶幼,长幼有序。

△华北平原文化

1 )汉族聚居区:

传统民居为四合院,盛行京剧。

2 )温带半湿润地区:

农业以生产小麦、棉花为主。

比较:水分

从华北平原经黄土高原到新疆荒漠 ---- 绿洲,其农业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变化。

学生介绍新疆概况:

问题:为什么维吾尔族民居屋顶平坦,而上海要搞“平改坡”工程?

录象:吐鲁番

问题:新疆大部分是荒漠地区,自然景观以雪山、戈壁和绿洲为主,绿洲农业灌溉水源的补给方式是什么?

△新疆荒漠 ---- 绿洲文化

坎儿井:引冰雪溶水的地下暗渠。

录象:豪放的那达慕节庆

△内蒙古草原文化

1 )温带干旱、半干旱草原地区:

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2 )最早居民主要是蒙古族:

那达慕是特有的草原文化,蒙古包为传统民居。

学生介绍蒙古包:

问题:为什么蒙古包的门要朝向东南方向?

内蒙古高原主要受寒冷的冬季风西北风的控制。

比较:建筑

建筑